这篇文章研究了美国食物援助对受援国国内冲突的影响。研究分析了随美国小麦生产量变化的食物援助出货量时间偏差和其他国家对接受美国食物援助的倾向的横截面差异。根据测算,增加来自美国的食物援助,会导致受援国小规模冲突——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冲突——延续更长时间,但不会强烈地影响州际间的冲突,也不太会引起新的冲突。研究结果还表明上述因果关系在最近爆发过国内冲突的国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一直以来,人道主义援助是国际社会用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政策之一。但是近年来,人道主义援助的有效性,尤其食物援助的有效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特别是在受援国是容易爆发内乱的国家的情境下,人道主义援助被认为不仅仅是无效的,更会激起冲突。很多研究认为援助的食物被受援国内的反对派偷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报道,80%的食物在途中被偷窃(参见学者Polman2010年的研究),因为食物往往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而受援国政府往往力量薄弱,于是反对派和武装组织就可以实施偷窃和破坏。就算食物到达了受援国,由于贫民手无缚鸡之力,武装组织和反对派照样可以抢夺食物和发动内乱。
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前述情况,但是对于政策制定而言,不能仅仅依靠罗列的案例,而要判定这些情况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在食物援助和受援国冲突这一问题中,还必须解决二者只是相关关系还是因果关系。这篇文章就是来揭示二者的因果关系的,并且证明了食物援助的确会导致最近发生过国内冲突的受援国冲突时间的延长。
文章还探究了最容易受食物援助影响的冲突类型和情景。研究区分了小规模冲突和大规模冲突,前者死亡人数在25人-999人之间,后者的死亡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还将冲突的类型分为所有冲突、国内冲突和州际间冲突三类。结果显示,食物援助对小规模冲突的影响比对大规模冲突的影响更大,而且食物援助不太会导致新冲突的产生,但会显著影响已经发生的冲突,造成既有国内冲突延续更长时间。对于那些最近爆发了国内冲突的国家而言,来自美国的食物援助更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但那些最近没有爆发过冲突的国家则不受此影响。简言之,食物援助最主要的负面影响就是会延长受援国已经存在的国内冲突的延续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文章强调,这个研究只是说明了食物援助的负面作用,并不是说人道主义援助就是不好的,尤其那些急救性援助、技术援助、现金转移支付等,与食物援助有着根本差异,因为食物援助是很容易被武装组织偷窃的。
在技术层面,也就是研究方法层面,本文的亮点也值得一提。文章采用了OLS(最小二乘法)模型来进行数据分析,但为了探究因果关系,排除反向因果和潜藏的共同决定因素的影响,还发展了一个策略,使用了来自两个来源的变异/偏差数据:
第一个数据是美国小麦生产量的时间偏差,这是一个有说服力的外源性数据,它主要受美国天气情况的影响。按照美国的农业价格稳定政策,美国政府每年以固定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购买小麦,这就导致了在小麦产量高的年份政府囤积了过多的小麦储备,于是这些过多的小麦就被运送到发展中国家作为食物援助。因此,美国的小麦产量与下一年美国的食物援助成正相关。
第二个数据是一个国家对接受美国食物援助倾向的横截面偏差,以这个国家在1971- 2006年这36年中接受美国食物援助的年份占比来衡量。
接下来,研究构建了一个交互数据:前一年的美国小麦的产量和某个国家接受美国援助的频数的交互数据,再使用这个数据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在某一年接受食物援助的数量。研究的基准估计,考察了125个非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每年的面板数据,囊括了国家固定效应和特定地区年份固定效应,前者控制住了所有不随时间变化的国家之间的差异,包括某个国家是美国食物援助受援国的主效应,后者控制了对某个国家所有的确产生相似影响的随时间变化的因素。
这种技术策略的逻辑是差中差估计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or)。
US food aid and civil conflict(《美国的食物援助和国内冲突》)发表于2014年6月的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美国经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