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爱情有千百种描述,亚里士多德曾说“爱情是两个身体里住着同一个灵魂”,是“我们是彼此的另一半”。又有人说,爱是一场旅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当中的跌宕起伏才是爱情存在的意义。不论是“合体论“还是“过程论”,这两种解读似乎都有道理,互不矛盾。然而Spike Lee和Norbert Schwarz发现,这两种解读可以对爱情关系的满意度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部分实验参与者阅读了爱情”合体论“,另一部分则阅读了“过程论”。然后他们都回忆了自己和另一半在关系中的冲突片段或是庆祝的片段,最后写下他们对这段关系的满意程度。结果发现,在回忆庆祝片段的情况下,两种爱情理论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区别不大。但是在回忆冲突片段的情况下,阅读“合体论”的参与者觉得更受伤。这大概是因为情侣冲突破坏了“融合感”,但却是恋爱”旅程”中通往幸福的一步。更有趣的是,即便“合体论”和“过程论”不是清晰可读的文字隐喻,而只是隐喻的实体信号——比如可以拼在一起的七巧板,和两条通往同一目的地的不同路径——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些发现说明,隐喻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并非直接的转化——否则,不论是“合体论”还是“过程论”,都应该对关系满意度产生正面的影响,毕竟他们都在描述爱情里美好的一面。相反的,隐喻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框架”,在不同的框架下我们对同一件事的认知会截然不同。